当前位置:首页 > 篮球新闻 > CBA新闻

中国立陶宛第二战观战手记

时间:2010-07-20 10:32:28 来源:hoopchina 作者:上体 LBJ
本文关键字提示:中国,国家队,立陶宛

最后0.6秒 钟,中国队领先4分,毫无悬念地拿下了胜利。但这绝对是一场丑陋的胜利,虽然这种说法过分了点,但应该不会有人反 对。

 

这是邓家军的第三次公开亮相,前两次亮相因为对手阿根廷三队实力的 缘故均圆满收场,但这回,真的不一样了。

 

如果你还记得两年前的北京,中国对立陶宛的一战,你一定会记得以贾 斯科维修斯为代表的立陶宛人在挡拆后不带任何停留的三分,每个人都长着板砖般的胸肌,全队像疯狗一样的压迫式全场紧逼防守。而今晚,站在中国男篮对面的这 支立陶宛队,三分球偏得不靠谱、身体对抗上占不了上风,可偏偏这样,满脸青涩的愣头青还是用流畅的机动性打法以及密不透风的防守将中国队一次次逼上悬崖。

 

对方的内线身高着实可怜,这也是整场比赛都没有看到几次对方拉开架 势、往内线喂球强攻内线的原因。中国队的内线长人一堆,可还是保不住前场篮板,原因在于中国队在场的长人仅限于某一两名球员,而对方虽然没有绝对的至高高 度但场上的身高也算是平均,并且最重要的是中国队抢篮板的状态一直是“一人抢四人看”,而立陶宛抢篮板的态度则是“全民参与”,这也多少决定了对方虽然外 线投篮不稳定,但还是依靠不断的二次进攻紧咬比分。    

 

全场比赛,中国队一直在外线寻找机会,进攻由外线发起,由外线终 结,这当然是好事,因为这至少说明了在邓华德眼里,寻找“下一个姚明”已经不切实际,倒不如从技战术的打法上对眼下的中国男篮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于是从 开场的第一次进攻中,苏伟便拉到罚球线上沿策应,但问题是中国队在开场24秒违 例、刘炜被盖后便开始动摇这个打法,而刘炜适时的三分命中也让人显得心安理得,于是在某些球员的眼里,“欲外则先内”的原则没了,只剩下轮番试手感,结果 发现刘炜手最热,于是就出现了刘炜一次次地在运球推进过程中的三分出手,而中国队队内的中锋压根没有顺下到位。这就好比在追求富裕的创业道路上遇到了挫 折,掉头转向贫穷的小县城寻找自信,但确定这种做法的同时也早早地将危机埋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你总不能一直这么准吧?

 

而这种打法带来的问题还在继续,队内4名后卫:王仕鹏在06年绝 杀之后专注于投篮,突破成了他的远房亲戚,偶尔才去串个门;金立鹏年岁已高,上赛季他在广厦队场均出场只有27分钟,空位三分出手是他的主要进攻手段;于澍龙用去年的全运会、整个CBA赛季以及68公斤的体重证明了自己真的不适合去突破;而剩下刘炜有着一手漂亮的小抛投,可偏偏他今天不突破了……于是 中国队的进攻一度陷入凝滞僵化,进攻手段过于简单,突投结合本是邓华德的标签战术,而在中国队,借用禅师的比喻,突破有点聋,投篮有点瞎,前者主要因为中 国队的前锋持球进攻能力一般,后者则由于后卫的身体对抗资质普通,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聋子背着瞎子跑道,瞎子帮着聋子打探。可偏偏今天瞎子起步顺 畅,没撞墙,于是他顺理成章地甩掉了聋子,可当他庆幸运气如此之好的时候,前头的窨井盖早为他准备好了。

 

当一个球队的组织后卫不去组织,而专心干起投篮,而队内的大个子抢 到后场篮板后传球意识一般时,你就只能指望按部就班地运球推进然后落阵地,发现对方逼得太紧,后卫不能及时绕出来接球投篮,于是只能将球转移给队友,这样 带来的好处是名义上这次进攻全队都参与了进来,可偏偏讽刺的是越是参与度高的进攻,最终结果越是无功而返——后场篮板还被对方给抢走。这多少和开场的基调 有关,一个人手风顺了,就任由其处理球,可突然风向一转,不管是掌舵的还是划桨的统统不适应——中国队球员的临场调整能力以及对比赛的阅读能力过于平庸, 这也是为何全场出现了8次发球遭抢断的原因,大个子只惦记着回来要在内线给对方狠狠的一个大帽、待会儿要上提到高位给后卫 掩护,却忘了通过自身的掩护去破对方的紧逼,于是头也不回地往前场疯跑,此时对方抢断,前场造成多打少,即便因经验欠缺进攻不中也能有及时的跟进将球补进 篮筐。如果战术执行能力只限于对对方死板的木头桩站位,而非对方在场上的具体变化的话,这种球员的功能性未免也太强了一点。

 

其实从开场的阵容上来看,中国队的基调便是防守,周鹏、李晓旭、苏 伟,首发阵容超过一半的是以防守立足的球员,再加上后来上场的丁锦辉,完全摆出一副“我不能深度打击对手,那就深度破坏”对手的架势,可偏偏对面的这支立 陶宛身高过于平均,几乎每个内线都能拉出去投篮,而每个外线都能突入投篮,中国队在场的防守队员经常是顾此失彼,收缩得太小还不怕,毕竟对方的外线投篮准 星太差,可要是扩得太大,内线漏得干干净净,全场比赛对方一共用这样单调的轮转扣进多少个球,想必大家都看在眼里。当然,这还仅仅局限于内线,中路防突破 的球员也似虚设一般,轮转不到位以及对自身定位的摇摆多少导致了这点。邓华德率领的上海队为何能在联赛中取得成功?一手进攻,一手防守,用防守带动进攻, 用防守造成反击,而今天的中国队,防守上的疏忽直接导致了反击质量太差,再加上没有到位的一传,全场比赛,算得上成功的反击,不多不少,就两个。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这支国家队里头,没有易建联,没有朱芳雨,王治郅 上场时间按不够,可从这三名球员的打法特点上来看,即便是参与了这场比赛,上述问题也不见得会得以解决,毕竟你不能指望两个内线进攻核心去血拼防守,你也 不能指望他们三人去解决全队的组织难题,兴许朱芳雨的突破会给中国队的外线造成机会、易建联后场篮板后的一传会很到位、王治郅的低位进攻会造成外线的空 当,但说到底,仅此而已。没有清晰的组织,仅靠轮番的单打或机动性的出手,这比赛看上去多少有些像空中阁楼,远看挺美,近看发现有点不靠谱,最可怕的是, 你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塌。

 

当泱泱天朝的国家队,还是靠对内的老队员去决定比赛的胜利,而其他 的年轻队员连“影响”都有些勉为其难时,你多少会觉得这支从5月份就开始组建、打着“换血”旗 号的队伍有多少潜在的危机,当然,乍一看,换血也起到奇效了,“新人”金立鹏表现稳定出色,可这位菜鸟今年才32岁……

这场比赛开始之前,有两个不大不小的细节:

 

邓华德出面回应了外界对于热身赛对手水平的质疑,并表示对手水准无 需担心,男篮接下来会遇到诸如波多黎各以及美国这样强劲的对手。这句话恰恰指出了中国队的现状,在没有姚明以及几大主力缺阵的情况下,中国队还没有到需要 一支强队来检验整体成色的时候,如今的任务便是通过实战发现战术策略以及人员调整上的缺点以及训练中发现不了的错误。可从邓家军公开亮相的4场比赛轨迹来看,最大的变化便是现在的中国队确实把进攻重点放在了外线,现在的中国队似乎回到了2002年的状态,除此之外,所谓“变化”并不明显,而这种转变还是在易建联未出场、王治郅走过场的情况下发 生的。

 

王治郅这场比赛不会出场,大郅的低位进攻稳定犀利,但大郅在掩护端 以及阵地防守方面的贡献则乏善可陈,快下跟进的威胁也不大。因此考虑过到这些,这场比赛更加能考验中国队的整体防守,从点到面,从主力到替补,都是如此。 而从比赛开场后的半天不见翻动的比分牌来看,中国队的防守还真的起到了奇效,可细察才觉,不是因为双方的防守具有威胁,而是两队的进攻实在是缺少章法,没 有轮转的轴,没有组织的核,没有进攻的头,出手空间狭小、转移不到位都是症结所在。

 

在这两个前提下,中国队开始了同立陶宛队的比赛。(这场比赛转至陕西榆林举行,放眼望去,满目疮痍的戈壁铺满了人的视网膜,而特有的戈 壁也让看比赛的观众不禁大叫“妈了戈壁!”)

 

其实从前三战的实际战况以及邓华德的执教理念之间的差别而言,最大 的两个特点便是:motion体系的高速特点没有体现出来,motion体系的不断转移球没有表现出来。(关于motion体系,我曾经问过上海队的某名 后卫球员,他当时的解释随意但不失重点:“就是瞎跑,中锋在罚球线下沿持球,我们在两侧跑,跑出空当,就能投了。”)结合实际的打法,不难得出邓华德的这 个体系对有出色无球跑动能力的外线球员而言,倘若水之于鱼,但在外线球员空位出手之前,都得有两个前提:大个子的策应球以及外线的掩护——大个子持球,对 方防守队员收缩,这时候再通过本队外线球员的掩护,从而轻松兜出来,接球出手。

 

但今晚发生的实际情况是,从热身赛第一场便被邓华德当作第一策应 点、高位掩护的苏伟今天并没有多少次像样的策应掩护,开场后的第二次进攻,苏伟在左翼低位要球,这本可作为转移球的起点,可看到的画面是苏伟在两名防守队 员的夹击下,靠着并不灵活的脚步向内线强推,力气全花在碾压内线上的他当然不会注意后面的协防球员已经将手伸到了他手中的球上。而随后,苏伟企图复制上个 月对阿根廷第一战时候的过桥投篮,可球的转移不到位,苏伟狭小的活动范围削弱了他的身高优势,磕着篮筐下沿,对方抓到篮板球并迅速转移,而苏伟还留在原地 扼腕叹息。

 

这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顺下、跟进的意识,本场比赛,易立在左侧的 切入扣篮以及丁锦辉的空切上篮为这场乏味的比赛增色不少。但反过来考虑这个问题变成了:为什么中国队阵中身体素质以及条件最好的苏伟和李晓旭却在今夏鲜有 空切跟进了?归根结底,一切都得归结到意识层面上,从上一场比赛被对方的紧逼防守蹂得焦头烂额到这一场比赛少有流动性的进攻,皆因队中大个子的机动性缺失、对场上局势解读的浅显以及空切意识的困乏,中国队的中锋拿到后场篮板之后,一定要转身面向底线, 等待队中的后卫接应,等到后卫接球之后,看看空荡荡的后场,只能一板一眼地打起阵地,快攻机会之少,并不在于没有快下的小个外线球员,而是抢得篮板的内线 球员保守所致,殊不知缦立远视之际,已经将轻松快捷的得分方式扼杀,走不出自己划的圈子,画地为牢。曾经的这个问题并不 刺眼,因为弥补措施有效简洁,阵地进攻有姚明坐镇,于是在“一人打四人看”的画面外,不少人惊呼姚明在国际赛场的无穷威力,却忘了刚刚将球举在头顶,转身 满眼期待地等着后卫接球的也是这个大个子。说白了,这都与中国的内线球员的技术盲区有关——不适合运球。最好的快攻是拿到篮板球之后,全队推进,在快速移 动中创造出至少两个舒服出手点,从而舒服地得分。欧洲的诸多内线球员是快攻反击第一起点的典范,而无奈中国队内运球最好的大个子易建联却经常习惯于将球运 一两下后无故停球,然后伸着脖子左顾右盼,仿佛他的运球终点站仅仅局限于终场附近的那块区域,到了目的地之后,再也不会逾越雷池半步。

 

本场比赛,中国队破对方紧逼有两次典范之作,一次是于澍龙接刘炜的 传球后,快速突破边线,带来了队友的空位投篮。还有一次便是刘炜通过大个的掩护将球传给了中圈附近的金立鹏,直接促成了后者的空位顶弧三分命中。这两次破 紧逼的过程中,讲究的都是后卫的第二接应点,大个子的掩护是其一,接球队员拿球之后将球及时地转移给第二接应点是其二。因此真正需要把握的是在对手的包夹 形成前必须将球传给中线附近的接应队友。而不是不断将球在后场来回捣鼓,如若是那样,对手的及时收缩将直接铸就杯具。

 

立陶宛本场比赛在第三节突然发力,不断的三分球命中以及顶弧直插内 线的传球将比分不断迫近。而中国队的队员只能在一旁瞪着白眼,无计可施的背后藏着中国队的痼疾——防守过程中轮转生涩、补位意识平庸。对方一个简单的掩护 便能创造出舒适的出手空间,而当对手将球停在顶弧或两侧时,中国队的球员又不去积极强位绕前,这种国人自信真不知从何而来。而与之相对的是以张兆旭为代表 的中国高大内线在内线总是畏首畏尾,要么在篮板球碰筐之前将双手小心翼翼地掖在胸前,要么在进攻卡位时将双手摆出一副“公鸡中的战斗机”的两侧滑翔状态, 我就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海外打球的经历没有让他明白学院派篮球中最简单的道理——时刻将双手高举,机会自将水到渠成之理。取而代之的是面对对方的半绕前防 守时,示意后卫往身体的一侧给球,带来的结果是手不够长,球直接出去。往天上扔难道就这么难么?打飞机的底子都哪去了?

 

这样的比赛,似乎乐子全在球员之外,裁判变魔术般地吹出了一个四罚 一掷,张劲松指导的解说让人感到清晰的传承感,眼睛瞅着天朝电视台“篮球嘉年华”的图标,心里差点结石——美国的科技真是发达,穿越时空抄袭中央电视台的 图标创意,08年的新奥尔良全明星赛的中国元素看来真的不止有姚明和易建联!可有人能告诉我巅峰拉拉队出场时,现 场响起的伴奏曲目是什么?

看完文章了有什么感想?进入篮球论坛讨论吧! 责任编辑:篮球部落-NBA新闻中心

上一篇:中国国家队二次裁员 5人离队
下一篇:阿联回归国家队开始训练 集体生活有趣
篮球部落[争取做最好的篮球站]

篮球部落调研中心

你如何看待艾弗森回归76人?
 没什么感觉!
 对艾弗森来说是最好的归宿!
 76人这次赚大了!
 艾弗森没有选择!
 76人前途难测了!
 这个问题说不准啊!